查看原文
其他

电影| 《怦然心动》(Flipped)

给丘吉尔做饭 给丘吉尔做饭 2022-09-14

 

第一次看《怦然心动》的时候,似乎完全无感,大约是因为情节过于清淡。最近在听广播剧,人物和故事忽然一下凸显出来,就像在一幅铅笔淡彩画上用黑色的马克笔勾勒了轮廓线。

 

七岁小女孩家对面搬来了一户小男孩。小女孩莫名被小男孩吸引,想方设法接近他。小男孩呢,与所有这个年龄的男生一样,被女孩的热情吓住,躲到妈妈的身后。两人上学也同班,女孩穷追猛打,男孩避之不及,内心十分反感和尴尬。但是,随着年龄增长,到上初中的时候,男孩忽然感觉到了女孩的美好,经过最初肤浅的故意激怒,他终于了解、接纳并最终爱上了这个一直疯狂追逐自己,却又强悍独立的女孩。

 

广播剧里女孩的声音阳光野性,有种吉普赛女郎的魅力,却又天真无邪,像春日花园里,一片红玫瑰中唯一的那支黄玫瑰,一下就能吸引你的注意力。

 

发生在小孩子身上,如此坚决的女追男故事,曾经在《飞屋环游记》中作为男主的前史讲述过:男孩当初卧病在床,女孩每天像小飞侠一样来找他玩,等他病好,又带他各种冒险。女孩充满奇思妙想,又行动坚决不容置疑,对你好的同时拥有女王般的绝对权威。对于妈宝男来说,这一切都新鲜美好,还有种违背大人规定的刺激。后来两人长大结婚,婚后生活紧张忙碌,女孩把想要环游世界的美梦收集在一本神秘的相册里,岁月蹉跎,男孩和女孩都匆匆老去,女孩生病,先走一步,男人已经老得走不动,守着俩人住了一辈子的小木屋,用一大把气球让这个装满记忆的家拔地而起,按女孩当初设计的路线环游了一次。恰好做了这个故事的后续。

 

跟《飞屋环游记》一样,《怦然心动》也是很典型的美国价值观和家庭观。男孩家里是较常见的中产阶级,女孩家则比较贫穷拮据。双视角叙事,一个情节从男孩角度说一次,再从女孩角度表现一次,对于成长型故事而言,这是很好的手法。同样的手法在《奇迹男孩》也用过。少年、青春期,每件小小的事情都可能意义重大,而每件事的背后,又有非当事人不知道的故事和逻辑,小孩尤其没有上帝视角和同理心,所以要通过不同视角来表现。事实上,谁都没有上帝视角,对此,《罗生门》可是有言在先。

 

《怦然心动》的人设很有意思。广播剧里听不到,觉得女孩是绝对C位,必光艳照人。电影中的角色,却选了个黑发、奔头、大脑门的特色女孩,与金发小脸家境优渥的两朵校花形成对比。白富美总是男生的梦中情人,但在文艺作品中,她们又往往沦为花瓶,成为寒碜的女主角的陪衬和神助攻。比如本片中男主就很狗血地获得了校花的垂青,他却觉得人家没有头脑,遂返身投向女主的怀抱。女主此时必须来个小反转,一番纠结之后方能双双走向happy end ing。

 

女主的这种人设也是其来有自。最经典的就是贫穷、不好看但自立自强的简爱。后来在《音乐之声》里,男主也是抛却更加门当户对的有钱寡妇,选择了身无分文,且与上流社会不那么兼容的前修女玛丽亚。

 

说起来,《怦然心动》还是典型的少年成长片,其底层逻辑是男孩与女孩在心智发展上的不对等,导演本人特别擅长这个类型的题材。男女发育的时差问题,在台湾电影《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女孩》当中有锥心的表现。

 

本片的叙事动力,来自男孩女孩的性格成长。我是觉得这个故事对于刚上初中的儿子在人际交往方面或有启发,所以特意叫他一起看。他本来觉得女主长得很难看,但随着情节推进,他逐渐领会到性格之美大于外貌之美,于是路转粉,接受了影片的审美观。

 

电影并没有将少年男女置身伊甸园,而是给了两人各自的家庭作为成长环境的背书。男孩原本懵懂,又因为家境较好,衣食无忧,上面还有个姐姐,更加晚熟,幸好有个外公过来同住,充当了人际润滑和人生导师;女孩的家庭背景稍丰富,有个穷画家爸爸,还有个要家里负担的弱智叔叔,她要承受的越多,她就成长得更早,所谓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”,而她依然能保持天真,也是很难得了。

 

因为男主欲当众亲吻女主,对于这个期待已久的吻,女主却乱了方寸,跑回家跟妈妈说完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。妈妈只说了句“那你得跟他谈谈”,就在一旁乐见其成了,这是备受网友追捧的一个情节。

 

我觉得遗憾的是,女主还有一对兼具偶像外型和实力唱功的双胞胎哥哥,他们正在准备组建乐队,在我的想象中,女生的童年有这样帅气有才的哥哥参与,应该是不会孤独无助的。但除了给妹妹唱过一首歌,这俩帅哥似乎没有给出过什么影响,在功能和存在感上比那个傻叔叔还弱,这个处理,我觉得有些仓促了。



电影| 《无名之辈》

电影|《楢山节考》Ballad of Narayama(1958年版)

电影|《天狗》(The Forest Ranger)

电影| 《无人知晓》

电影| 《十八洞村》

电影| 《邪不压正》

电影| 达拉斯买家俱乐部(Dallas Buyers Club)

电影| 《我不是药神》(Dying to Survive)

电影| 《阿飞正传》(Days of Being Wild)

电影| 《起跑线》

电影| 《厕所英雄》

电影| 《后来的我们》

电影| 《安阳婴儿》,依然在世间流浪

电影|《湮灭》(Annihilation)

电影| 《三块广告牌》

电影| 《爱在记忆消逝前》

电影| 《山2》(The Mountain2)

电影|《刺猬的优雅》

电影| 《实习生》(The Intern)

电影| 《无问西东》,中国人缺失已久的人生大课

电影| 《大鱼

电影| 《至暗时刻》

电影| 《妖猫传》

电影| 如何接受《芳华》?

电影| “意义疗法”:《肖申克的救赎》

电影|学会放下,才明白爱的代价

电影| 《天才枪手》的锐化效果

电影| 俄罗斯主旋律大片《太空救援》(《礼炮7号》)

电影| 走出《房间》

电影| 《好大一对羊

电影| 聊五分钟的《敦刻尔克》吧

电影| 又看了一部俄罗斯片子

电影| 俄罗斯电影《边疆》

电影| 《二十二》第一次看到“正义”的歉意

电影| 《我是马布里》马布里可以拿冠军,但是不能扛票房

电影| 《我的诗篇》生如蚁,美如神

电影| 《皮绳上的魂》是几个意思?

电影| 《阿朗的故事》那一年,青春的样子

电影| 《摇摇晃晃的人间》诗歌无法拯救生活,但可以释放灵魂

电影| 《阿唐奇遇》的传播场景

电影| 《闪光少女》原来观众喜欢这样的名词解释

电影| 我并不是在推荐你去看《大护法》

电影 拍《梵蒂冈博物馆》何苦用3D呢?

电影| 《明月几时有》,为什么一直没有把酒问青天?

电影| 《冈仁波齐》的可看性

电影| 《至爱梵高》当我们谈论梵高的时候,我们在谈些什么?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